首頁 > 最新消息 > 2024 林茲電子藝術節
最新消息

2024 林茲電子藝術節

“文策院在促進台灣創意產業及國際連結方面,扮演決定性的角色。 Ars Electronica 和文策院之間的合作促進了跨文化交流,這樣的合作催生了多種形式 — ,在台灣舉辦的工作坊充滿活力和互動的過程,台灣藝術家將為 2024 年的電子藝術節帶來令人興奮的計畫和社會批判性議題。”   出自林茲電子藝術節2024年‘From Taiwan to Austria: Expanding artistic horizons’ 臺灣專文部落格中譯 


超過 40 年歷史、全球最大的「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」(Ars Electronica Festival),以結合藝術、文化、科技與產業的多元視角回應時代脈動。文策院持續把臺灣在科技與藝術的盛殿裡,呈現給每年10萬人次的訪客及70個國家、2000位藝術家、科學家、技術人、設計師與企業家等各領域人士。今年連續第三年參展,成果展示2023年首屆的創新工作坊計畫(TAICCA x Ars Electronica Art Thinking Workshop),首件獲得奧地利林茲藝術中心指導、廣達研究院技術支持的科技創新作品,也將於本年度林茲電子藝術節展出,臺灣今年的創作能量也相當精彩,並呼應大會題 ‘Hope - who will turn the tide’(譯 : 希望- 將扭轉局勢),把臺灣科技與文化藝術結合的樣貌,發揮在各創作裡。

 

***

▻ 林茲創新工作坊-入選作品】

  • 作品名稱  《可攜式 AI 模組商用計畫:探討人工智慧與地緣內容偏見》
  • 作者資訊  
  • 超維度(Dimension +)
  •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,由蔡宏賢(台灣)和林欣傑(香港)於2009年創立,專注藝術創作與科技媒體,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。融合數位與實體,在這個數位年代,我們仍然信仰實體世界的存在感,將數位資料轉化為可觸摸的質感,連結數位與實體的兩個異質世界,創造數位和類比複合的作品。超維度互動也積極投入新媒體藝術的教育和推廣工作,Lab為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平臺,提供對新媒體藝術有興趣的人們,參與各種創造與實驗的實驗空間。
  • 外部連結:

***

▻ 講座

  • 標題:跨國共製與企業共榮的機會點
  • 簡介:科技封建主義下,創作者如何起身挑戰現狀,開發創新科技應用,同時維持多元文化?在臺灣,文化內容產業與科技企業開啟合作,整合軟硬體,發展文化科技創意;面對虛擬化的地緣經濟挑戰,創作者、企業及公立單位企圖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方案。講座中亦展出陽明交大、臺南藝術大學與廣達的《機器之心:虛擬乾坤X機心操偶-布袋戲與身體數據的一場對話》。
  • 講者:
    • 張文櫻 文化內容策進院 副院長
    • 張嘉淵 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
    • 蔡宏賢 超維度 總監
    • 邱誌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、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暨所長 
  • 主持人 – 張嘉珊 文化內容策進院 文化科技處 國際拓展組專員
  • 活動頁面

 

  • 展示:《機器之心:虛擬乾坤X機心操偶-布袋戲與身體數據的一場對話》
  • 以IoTtalk物聯網、廣達 QOCA技術為科技核心,舞蹈作品融合多種前瞻科技將虛擬實境、互動式投影、機械手掌、心跳數據偵測與傳統布袋戲結合,打破傳統表演空間框架,將傳統布袋戲手勢之美於虛實,身體與數據間轉譯。
  • 作者 :  
    • 羅禾淋 /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
    • 林一平 / 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
    • 許峻誠 / 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工業設計組教授

***

▻ 【國立臺灣美術館共同委託案】

  • 作品名稱 : 探索與剝削 (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)
  • 作者資訊:陽春麵研究舍: 陳姿尹與莊向峰 
    陽春麵研究舍創立於2019年,為陳姿尹與莊向峰組成的創作團體,以裝置、錄像、網路藝術、攝影、AI等多元媒材進行創作。兩人分別來自藝術與資訊背景,共同關注科技產物與人們的互動關係對生活型態產生的轉變及影響,試圖透過跨域思辨創作出像陽春麵一樣,用簡單的材料創造出美妙味道的作品。
    曾獲林茲電子藝術獎評審團榮譽獎(2023),過去的作品曾展出於忠泰美術館、國立台灣美術館、台北當代藝術館、絕對空間等機構。
  • 外部連結 : 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探索與剝削- 陳姿尹Chen Zi Yin 

***

 

▻ Deep Space 8K - WHAT IS REMAINING】

  • 作品名稱 : WHAT IS REMAINING
  • 作者資訊
  • 編舞:Matteo Cogliandro, Yu-Teng Huang, Hinako Taira, Pedro Tayette
  • 編舞建議 : Yuko Harada
  • 戲劇創作:Roma Janus
  • 構思及藝術指導:Roma Janus, Joachim Smetschka
  • Tanz und Co-Kreation Elena Sofia Bisci, Mischa Hall, Yu-Teng Huang, Katharina Illnar, Pavel Povrazník, Lorenzo Ruta, Nicole Stroh, Hinako Taira, Fleur Wijsman, Matteo Cogliandro, Pedro Tayette, Ilia Dergousoff, Angelica Mattiazzi, Elisa Lodolini, S. Arthur Sicilia
  • 視覺、音樂與聲音設計:Carlotta Borcherding, Ariathney Coyne, Holunder Heiß, Lynn Mayya, Noayama, Alex Villard, Emilia Vogt
  • 外部連結 :  Deep Space Experience: WHAT IS REMAINING – Ars Electronica Center 

***

 

▻ 【Ars Electronica features TAIPEI/FORMOSA: Metaverse Alliance】

***

 

▻ 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 

  • 展覽名稱 “Anthropogenic Encroachment”
  • 策展人:邱誌勇
  • 作品名稱 & 作者列表
    • At the Bend of the Street / Yu-Ching Lin
    • Beggar / Yi-Jie WU, Ying-Ying CHIU
    • Solitude Internet / Wei San Chiang, Yi Yen Chen
    • Vibration and Traces / Chi-Hung Huang
    • Words Nowhere to Go / Chun-Huang Lin
  • 外部連結 :

***

 

▻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

***

其他連結 

文策院工作坊新聞稿連結

Winning Project: AI Bias Unmasked by Dimension Plus – Ars Electronica Export

超維度互動獲「科技創新獎」 文策院與廣達研究院合作拓展科技與文化內容產業疆界 

林茲電子藝術節 Campus 展區網頁


 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