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資源 > 從海內外XR市場的特展與影院型運營案例,探索臺灣單人VR內容商業化發展
資源

從海內外XR市場的特展與影院型運營案例,探索臺灣單人VR內容商業化發展

隨著科技進步,沉浸式體驗逐漸成為大眾娛樂領域中的新興趨勢。無論是透過沉浸式投影、互動技術提供的全感官沉浸,還是XR(Extended Reality,延展實境)內容的多元呈現,這些新形式體驗正在全球市場中展現出龐大的潛力。

加拿大顧問公司Habo針對美國、加拿大、西班牙、德國、英國、法國等地做了相關市場研究,並於2023年3月發佈報告(原文資料連結),指出2019年沉浸式產業(包含XR、沉浸式互動投影展覽、家庭類沉浸式體驗、沉浸式劇場等)價值高達近50億美元,歷經疫情後的2022年更是出現強勁的增長。根據報告,有67%的娛樂消費者對沉浸式體驗感興趣,甚至在從未體驗過的消費者族群當中,就有高達71%的人對此類產品感興趣。然而卻只有9%的娛樂消費者非常熟悉當地的沉浸式體驗,這也代表著沉浸式體驗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。

近年來,VR作品逐漸從藝術試驗走向商業化發展,吸引了不少國際發行商的目光。本篇文章將透過海內外XR市場的特展與影院型運營案例,分析臺灣VR360及互動VR等單人體驗類型,內容創作的需求與趨勢,從中理解臺灣創作者如何在全球的XR內容趨勢中,找到自身定位。  
 

攜手荷蘭Nu:Reality加拿大PHI Centre,將臺灣XR作品躍上國際舞臺

作為歐洲首創將VR體驗引進電影院常態放映的Nu:Reality計畫,由Cassette Stories和Diversion Cinema兩間分別來自荷蘭及法國的發行商共同打造,試圖將VR體驗融入日常電影放映節目中,讓更多人接觸到VR作品。開辦至今,一共舉辦了五檔專題節目,今年參與放映的電影院已從3家增加為7家,對Nu:Reality來說,無非是小小里程碑。而今年7至9月這一檔「Trailblazing Taiwan」也是首次與文化內容策進院(文策院)合作,將節目焦點集中在臺灣,選映了郭文泰<彩虹彼端>、張文杰<窺見生命的奧妙>、許智彥<舊家>、王登鈺<紅尾巴>與黃心健<輪迴>等五部臺灣VR作品,呈現臺灣在創新和創造力上的突破,讓荷蘭觀眾不僅可以沉浸在作品中的獨特世界觀,也可以展開回溯童年記憶中的迷人旅程,探索慾望與幸福之間的微妙平衡,以及體驗家庭在老家相聚告別的親密時刻。

Trailblazing Taiwan媒體特映會,由左至右為黃心健導演、王登鈺導演、文策院張文櫻副院長﹑郭文泰導演、張文杰導演、許智彥導演。(圖片來源:文策院/提供)
Nu:Reality觀眾於現場體驗臺灣VR作品。(圖片來源:Corinne de Korver - MIN-studio / @eye_film)

 

而這也並非首次有國外場館舉辦臺灣的XR內容特展,加拿大PHI Centre為橫跨藝術、電影、音樂、設計與科技領域的藝文組織,在新媒體內容製作與國際發行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在2023年3月22日至6月11日展出「Chaos and Memories」主題展覽中,和文策院共同規劃了「Taiwan Spotlight - 臺灣焦點VR特展」與主題論壇活動,累積逾4500人次購票體驗,這次展出作品大多有著人文、情感細膩等共通性,包含郭文泰<遺留>、陳芯宜<無法離開的人>、王登鈺<紅尾巴>和臺法合製<大師狂想曲:蔡明亮>等四部作品。

加拿大PHI Centre的「Chaos and Memories」主題展覽,由左至右為賴冠源導演、顏秉盈剪接師、陳芯宜導演。(圖片來源:PHI Centre提供 / Vivien Gaumand攝影)

 

荷蘭Nu:Reality以及加拿大PHI Centre舉辦的臺灣特展,皆在文策院的共同規劃下圓滿成功。海外特展很重視觀眾回饋,因此借重如國際發行商或場館策展人等合作單位,對於當地觀眾與市場偏好的了解,最終決定展出的臺灣作品。例如,加拿大PHI Centre選了四部以臺灣歷史、人文、情感細膩度著稱的作品,反映出國際市場對臺灣故事的青睞。而荷蘭Nu:Reality的節目,除了選擇涉及文化融合與個人情感的議題外,也選了科技感與視覺效果強烈的作品,呈現出多元樣貌的臺灣VR創作。

 

VR360作品通常觀眾都是坐在固定位置上觀看,不需要進行物理上的移動,這類內容主要依靠故事、畫面和沉浸式聲音設計來吸引觀眾。而臺灣在VR360內容創作上,一直在突破既有的框架,像<無法離開的人>、<彩虹彼端>、<遺留>、<舊家>等作品,透過巧妙的鏡頭運動、環境設計,以及精緻的音效處理,成功塑造出強烈的臨場感,使觀眾彷彿身處於故事的核心。

 

而互動型VR作品的挑戰,則在於如何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呈現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,同時確保技術的穩定性和互動的流暢度,透過動作追蹤系統與高寫實視覺效果,讓觀眾可以自由探索、移動、甚至影響虛擬世界中的事件與發展。像是<輪迴>、<紅尾巴>等作品,運用互動機制與細膩動作捕捉技術,讓觀眾能夠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穿梭,體驗命運輪迴的多重意義;甚至也能讓觀眾參與角色的情感歷程,同時與周遭環境進行深層互動,增加故事的沉浸感與參與感。

 

因此場館在考量展出XR體驗時,除了選擇高品質且對應到當地市場的作品之外,也將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。首先是「空間規劃」,這部分得考慮場地內的互動型體驗區域與VR360觀影區域之間的分配。互動型體驗通常需要獨立區域,確保有足夠的移動範圍,而VR360則可以一個旋轉座椅為單位,佈置成多個並排的座位區,以提升空間利用率。

 

第二是「硬體設置」,隨著一體機與科技的發展,VR頭戴顯示器愈發輕巧、也誕生更多使用如手部或眼球追蹤技術的作品。因此,過去需要大量外部感應器的精密追蹤裝置已不再是唯一選擇,這也意味著在同一展區中,可以根據硬體資源靈活地展示不同類型的VR作品,無論是VR360或是互動型VR,都能以更少的設備需求,實現高品質的沉浸式體驗。


最後則是最為重要的「售票策略」,也需將作品長度納入考量,如何適當地選擇互動性和VR360類型作品的數量,讓展覽能同時吸引喜歡沉浸式觀影和偏好互動體驗的群體,也是策展人面臨到的一大課題。VR360作品通常時長較短,且一個場次可以同時安排多人觀影,增加觀眾流量。相對而言,互動型作品因其需要較長的探索與參與時間,加上會依現場觀眾體驗的情況順暢與否,影響最終體驗時間,可能會限制觀眾的流動性。因此,合理分配這兩類作品的比例,不僅能提高展覽的吸引力,提供給觀眾最佳的整體體驗,更確保展覽的營運效益。  

 

加拿大PHI Centre的「Chaos and Memories」主題展覽現場觀眾體驗。(圖片來源:PHI Centre提供 / Vivien Gaumand攝影)

 

高雄電影節與VR體感劇院的選片策略:如何在藝術與娛樂平衡

回到臺灣,深耕VR領域七年的高雄市電影館,透過高雄電影節與駁二特區的VR體感劇院,成為推動臺灣VR創作與產業聯繫的核心據點。VR節目經理王冠人表示,影展觀眾對XR作品的喜好不容易預測,但一些趨勢仍可觀察。例如,國際影展口碑、獨特的互動形式或敘事手法、集體經驗和體感設計等,都是能受到觀眾喜愛的重要條件。王冠人也以2023年高雄電影節受歡迎的作品為例,包括<謎幻泡泡糖>的即時異地共演、<最後的巨人>和<蛋蛋大逃殺>的多人遊戲元素,以及<一日川流>的360度城市感官;闡述文化歷史經驗的作品如<英倫狂熱趴>和<聖家堂:永恆高第>也獲得了觀眾的高度關注;以及<朵拉>的佛洛伊德醫療劇場設計,甚至篇幅近1小時、觸及赤柬傷痛記憶的<致我親愛的孩子>,也幾乎每天滿場。

<謎幻泡泡糖>劇照。圖片來源:高雄市電影館

 

而VR體感劇院的選片策略在藝術與娛樂之間尋求平衡。通常會選映高雄電影節參展或得獎作品,以及容易在學生、親子、家庭等群體中擴散的作品,像是星際探險、自然和生態紀實等受歡迎的題材。館內自製的高雄原創VR和臺灣作品也是推薦給觀眾的重點。像是<蛋蛋大逃殺>MR,融入闖關積分的遊戲元素,打中的是同行者能「看見彼此」且「一起體驗」的體驗樂趣;VR360<探險野性非洲>和<科摩多:潛入水下天堂>,分別聚焦陸地與海洋環境,帶觀眾置身難得一見的自然景觀,並融合生態議題,都有廣大的迴響。

「在360°裏看見—賴冠源的VR召喚術」特展 圖片來源:高雄市電影館提供 / 陳彥君攝影
「在360°裏看見—賴冠源的VR召喚術」特展大師講堂側拍。圖片來源:高雄市電影館

 

另外,王冠人也指出,徐漢強導演<全能元神宮改造王>、賴冠源導演<哈瑪星列車>兩部第一代高雄原創VR仍持續吸引臺灣觀眾進入VR世界。以<全能元神宮改造王>來說,不僅在近幾年都有在VR體感劇院不定期展演外,這部作品也有在今年國家影視聽中心規劃的「VR360-虛實之境」節目中展出,其中節目也選映了另外其他四部作品,像是<舊家>、<看著我>、<霧中>與<海影城事>等。

<全能元神宮改造王>劇照。圖片來源:高雄市電影館

而<哈瑪星列車>則在今年「在360°裏看見—賴冠源的VR召喚術」特展在VR體感劇院播出。另外,配合體感劇院內互動展演區特別陳設的近兩年高雄VR原創作品<紅尾巴>和<朵拉>,在觀眾之間也有不錯的討論聲勢與口碑相傳。

<哈瑪星列車>海報。圖片來源:高雄市電影館

 

沉浸式體驗掀起全球熱潮,臺灣VR內容口碑與人氣兼具,市場發展可期

臺灣VR作品以其細膩的情感表現、深具文化特色的敘事方式、以及出色的技術應用,不僅在國內外各大影展中獲得高度肯定,進入商業通路後也贏得好口碑。隨著全球市場對XR內容的關注度與投入意願日益提升,越來越多的場館積極推動沉浸式內容的展覽,VR內容的商業售票管道也日趨增加,有賴創作者持續開發製作優質內容,讓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有機會沉浸在臺灣XR的獨特文化與創意之中。

 

 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