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
Track To Sleeping Moon

眠月線

主創團隊: FREES 自由的設計,Kafka by the Sea 海邊的卡夫卡
#音樂與現場演出 #科幻與奇幻 #文藝
已完成作品
作品年份 2024
發行平台
類型
沉浸式體驗
科技藝術
聲音體驗
形式
混合實境
片長 / 體驗長度
約 25 分鐘
語言
中文
字幕
中文
體驗方式
實體
單次體驗人數
多人
主創團隊
icon
FREES 自由的設計
icon
Kafka by the Sea 海邊的卡夫卡
出品/製作國家
Taiwan 台灣

製作團隊
製作人: 馮建彰
編曲: 康士坦的變化球
視覺設計: 林洵宇、紀采伶、共振頻率視覺、毛毛、葉佳茹蔡沛言、劉舒芸、賴芙櫻、黃采絹
技術總監: Wen-chi Wu 吳文琪Zoe Liao 廖純奐李宛諭、莊紹睿、蔡伃晴
主演員: 張庭瑚、余漢池、晴
專案管理: 鄭芝羽、林美昀


發行團隊
發行商: FREES 自由的設計




icon
Nemo Lin 林美昀
***@******
「人,都是失去了,才會認真回想。擁有,是多麼珍貴,多麼不偶然」 「請你記得,不管明天發生什麼事,好好處理,心裡存著希望。而且,要真實地活。因為很快,所有碎掉的夢都會過去。」—《眠月之山 》 在夢中來到一個他以為的死後世界。從巨大的車站走出,是一片無垠的曠野,回望,眠月線的車站靜靜佇立。他漫無目的地前行,直到遇見她。 她帶領著他遊歷這片神秘的世界,行走不知多少時日,不會飢餓也不感到口渴,彷彿時間在這裡失去意義。他常想,是天使嗎?而她從不談論自己,只安靜地聆聽他的故事。有時他從夢中醒來,感到一絲孤獨。想著也許有一天,這個夢會淡去,終將遺忘。 眠月線,源於日本文學,尤其是夏目漱石的作品,在《我是貓》中被描繪為夢境與現實的交界,象徵超越現實的境界。而其名則與阿里山鐵路之父河合鈰太郎有關。1906年,他曾夜宿眠月車站一帶,沉醉於皎潔月光下的靜謐森林。時光流轉,眠月線早已停駛,鐵道被荒草掩蓋,宛如遺忘在月色中的往昔夢境。 能夠來到這個世界,美好的事已經發生在我們身上了,與其擔憂何時將會下車,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美景。 「本片獲文化部文化黑潮之XR沉浸式影像創作補助」
Update : 03/22/2025
入圍/獲獎
2024/評審團特別影像獎/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
/媒體音樂概念設計鉑金獎/倫敦設計獎
2024/AR / VR概念設計獎/MUSE Design awards
2024/AR / VR數位體驗金獎/BETTER FUTURE - ASIAN DESIGN AWARDS
2024/AR / VR數位體驗銀獎/BETTER FUTURE - WORLD DESIGN AWARDS
展出
2024/台灣/TTXC 高雄電影節
影片與網站連結
您可能感興趣